京唐青年
刘向阳盯着新安装的摄像头,“机器能记录数据,但嗅不到情绪,读不懂人心。”转身嘱咐班上的兄弟们,“咱们的防线,永远是技术加温度的双保险!”
刘向阳是首钢京唐镀锡板事业部镀锡乙班的班长,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队伍,守护着产线的平稳运行,更守护着班组的全员安全,先后获得首钢京唐公司先进集体、首钢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全国钢铁行业“青安杯”最佳青年安全监督岗等荣誉称号。
创新演练模式,淬炼应急硬功夫
在乙班,安全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危急”的模拟中淬炼出的本能。他们用“橙能”创新演练模式,将应急处置能力刻进肌肉记忆。
产线上,沾满“血迹”的猪蹄让青年职工们直冒冷汗。“模拟手部卷入设备,现在止血!”刘向阳的吼声让人头皮发麻。这招“血腥教学”源自他的第一次安全学习——视频中某工厂撤带绳操作中,绳子突然缠住一名职工的脚踝向辊道拖拽,千钧一发之际有人拍下了急停按钮,阻止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刘向阳至今记忆犹新,“警示视频离咱们太远,不如用真实‘吓一跳’事件敲打人。”全年6次伤害模拟演练、16场突击盲演,大大提升了班组人员的应急能力,助力产线全年零事故。
创新活力在“五小”成果中迸发。碱洗槽盖板因压力不足缓慢下降,插安全销时极易发生夹伤风险。先前提出的改造方案相对复杂,各个专业都在思考对策,乙班的王跃华盯着天花板嘀咕:“拿根杆子勾住不行吗?”刘向阳当即带人制作简易工具,成本不足百元,隐患彻底归零。这样的“土发明”层出不穷,改造涂油机加油小车和平台、标定拉矫机的专用工具等20余条“五小”创新建议、4项最佳操作法、2项发明专利,大大降低了班组的异常作业频次。
严守职责铁律,筑牢管控清单墙
乙班通过作业清单和严苛的《岗位禁令》,将风险防控牢牢焊在每道工序中。
新职工王舒豪曾因擅自按下芯轴按钮被严厉考核。“当时觉得委屈,后来班长带我把流程一步步地拆解,我才明白,一个按钮可能就是生死线。”如今,王舒豪成了班组最积极的职工,在横切产线独当一面。他参与的上卷小车安全改善项目,成功消除了上卷过程中的盲区隐患。这样的蜕变源于“蓝盾”体系的硬约束,每日一次安全提醒、每周一次伤残体感、每月一次薄弱人员排查,全年近二百次早会学习、33期岗前“惊吓教育”、上千次伤害案例学习,让“安全”成了条件反射。新职工于立洋从第一次参加“盲演”时手忙脚乱,如今已能冷静处置模拟飞边事故,他真实感到,“只有演练时多流汗,才能在事故发生时不流血。”
蓝盾的锋芒更藏在作业清单的毫厘之间。生产中的异常操作,稍有不慎便是事故导火索。刘向阳带着团队建立“非常态作业清单”和“检修作业清单”,逐步分解作业步骤,制定作业措施,规范作业。“设备下高压后先导去残余电荷”“涂油机内部行走时注意脚下防滑”等用红笔勾画的铁律,最终化作25条岗位禁令焊进规程,让“异常”有章可循。
凝聚亲情力量,织密家企联防网
如果说“蓝盾”是刚性的铠甲,那么“绿网”便是柔性的纽带。在乙班,安全从来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浸润着人心的温情纽带。他们将安全管理延伸至8小时之外,让家属成为安全防线的“编外监督员”。
“吴楠今天在班上状态怎么样”“老赵有没有违规操作啊?”这是乙班每季度一次的线上安全会,群聊里面家属积极参与,以亲情教育助力班组安全督导工作,同时家属对职工的关怀也提升了职工责任感。去年中秋,职工们收到孩子手绘的“安全超人”漫画,漫画中的超人都是爸爸的样子,五大三粗的汉子们看得眼眶发热。这种“8小时外的守护”,让安全管理从冰冷的规章变成了温情的牵挂。
“绿网”的触角还伸向职工心底,晨会前的扫码填报心理状态已成雷打不动的规矩——岗前状态二维码系统全年收集职工诉求50余条,及时掌握职工精神状态,发现职工家庭突发困难,第一时间组织帮扶,作业长、班组长及时开展心理疏通、慰藉,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保障职工班中行为受控。全年触发心理疏导23次,这套“心理扫描”机制,让全年因情绪波动导致的误操作归零。此外,刘向阳把“传帮带”视作班组重点,他培养的徒弟吴楠从工艺主操成长为“多能工”,更是成为一位优秀的班组长。班组安全员贾文童拿下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仅是口号,在最佳安全员评选中,140项隐患整改记录闪烁着全员参与的热忱,整改率100%的数据背后,是班组全员对安全的较真劲儿。
设备轰鸣的产线上,这支青年铁军用青春熔铸安全防线,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当代青年工人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为甲、匠心为刃,用每一次的精准操作和全员一心的努力奋斗,筑牢安全生产的青春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