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中心>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探寻质量提升之道

——首钢京唐产品质量工作新闻调查

记者 杨立文  通讯员 孙凯

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已成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质量与效益紧密相连,质量永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根固本的关键之举,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之策。

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底线。面对未来,我们势必要拿出坚韧不拔、久久为功的勇气,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克服艰难险阻、激情拼搏进取、迎接新的挑战。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也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是决定一个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是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若想确保产品质量,则需关注产品质量体系建设、过程控制以及用户需求,将各部门联系起来,将质量贯穿于生产与技术的整个过程,从而组成系统化的质量控制。

此次记者调查,旨在落实集团“两会”精神和京唐公司质量提升工作部署,重点围绕首钢京唐产品质量状况、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开展。通过调查,了解京唐产品质量管理的现状,科学分析质量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产品制造能力,全面实施质量强企战略提供借鉴。

复盘——探究深层工作策略

复盘比总结更具有丰富内涵。复盘是一个不断学习、总结、反思、提炼和持续提高的过程。

京唐紧跟市场趋势,以效益为导向,以服务为保障,持续提升精品制造能力和精准服务水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向“精品化”持续优化。2021年,通过强化全口径全流程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能力,全年废次降率同比降低1.34个百分点;开展质量课题攻关95项;持续推进SPC过程控制,设立铁—钢—轧主流程407项关键控制点,过程能力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质量管理体系化、精细化的成效逐步显现。

今年初,京唐围绕去年的各项工作、成绩与不足,全系统全面总结分析,科学探究,确定目标任务,寻求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围绕质量提升工作的方方面面,认真复盘。

在分析2021年质量工作中,京唐意识到: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深挖产品质量提升中内在的因素潜质,才能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的质量控制就是运用科学的控制方法,把控质量,寻求最小的成本支出,确保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带来最好的质量效益。在2022年京唐召开的二届五次职代会上,明确了2022年为“质量提升年”,以“质量提升”为工作主线贯穿全年始终。

“质量工作无止境。市场竞争,最终靠的是产品质量!”京唐副总经理周德光一语道破,“从当前我们的质量工作看,产品质量一贯制管控能力还需加强,具体讲就是体现在以某用户G38汽车外板生产为代表的全流程管控能力和以新产线为代表的界面质量管控还有不足,工序间质量放行把关还不够精准。”“今年,是京唐的质量提升年,我们要做集团最有价值的企业,就要千方百计推动质量工作强筋骨、转定位、健体魄,从思想到行动向‘精细苛求、追求极致’转变,牢牢守住产品质量这条‘底线’,努力做到‘以品种拓市场、以品质赢客户、以品牌立口碑’。”

制造部是京唐生产组织管控部门,质量工作当然也包括在内。在调查中,制造部副部长刘鸿明系统地分析了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对质量提升,我们专门召开了专题会,大家经过研究,初步形成了产品质量的工作方案。产品质量提升作为质量提升年‘四大提升’之一,是最核心的。既然要提升产品质量,就得看到产品质量提升的矛盾点在哪儿。我想,要总揽‘两个宏观’,聚焦‘四个微观’。‘两个宏观’的矛盾点是——体系的思维能力还有差距;制造服务能力还有差距。这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四个微观’的矛盾点是——内外部共性、个性的质量缺陷较多,重复发生、攻关力度成效慢;批量的评审、批量的返修还有批量的降级案例多发而且重复发生;用户端高端产品市场的占比小,与对标单位比,我们实际的实物质量、信誉度存在差距;质检人员还有质量人员梯队建设还不足,我们的能力还有产品质量提升的匹配度还有差距。”

管理未有穷期,改进永无止境。经过全面研究讨论,要推出并推进落实一揽子提升产品质量的措施,坚持全口径全流程质量管理,优化质量分级管理模式,注重闭环管理;以SPC为主导,强化产品关键特性管控;优化挂牌督办管理机制;聚焦全流程重难点缺陷及瓶颈问题;严把质量放行关,优化判定标准,实现精准放行;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实施精准化产品服务,增强用户黏性……京唐一揽子提升产品质量的措施出台。

企业只有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使企业的产品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工作的复盘,使京唐获得了动态化和立体的视角,有了系统分析,就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从而实现产品质量呈现螺旋式上升。

定位——运用体系思维改进

抓质量,首先要抓顶层设计。首钢京唐明确“业务谁主管、质量谁负责”的责任界定,树立“用户参与、系统整治、分类统筹、建制推进”的工作方针,坚持“问题反映要全面、问题描述要清晰、问题定位要精准、问题处置要及时”的问题导向。不仅提升了应对处置质量问题的工作效率,也筑牢了公司整体的质量意识、用户意识,在不断巩固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京唐针对体系思想与业务工作尚处于半融合状态,将质量管理体系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点课题加以系统推进。

京唐细致梳理了各部门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并依据工作特点进行了分类,划分出核心业务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三大类别。他们对每一项业务过程应遵循的企业标准、应承担的指标以及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了全面收集,最大限度集成了每一项业务的相关信息,并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依据,对每一工序过程PDCA循环中的关注重点进行了充分审视,明确了每个环节的核心要素,形成了涵盖20个部门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素模型”。

“在质量管理中,每项工作都有独立的要求,怎么把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适宜的方式将体系的要求、方法与日常工作紧密融合在一起,今年,我们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京唐制造部质量体系管理专业员徐华说,“从去年开始,我们就针对整个质量体系文件做了较大规模的策划,对所有的职能部门整个文件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今年,我们就重点帮助作业部围绕质量体系进行文件的优化。这样做主要是帮助他们怎么去细化分解公司的政策、文件,另外帮他们把涉及操作的相关技术文件一并进行梳理。这都是基础性工作,基础打好了,产品质量也就上来了。”

“我们把去年31项质量问题与体系相关的涉及工艺变更、精度管理、质检等类别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化推行数据管理、供应商管理和技术状态变更管理等举措,尽量把质量风险往前移,不让它在终端产品那儿出现批量缺陷。真正形成事前预防、监管为主、事后检验、整改为辅的质量工作局面。”制造部热轧技术专业员韩乐说。

“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严格管理并持之以恒。从前一阶段的运行情况来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夯实了质量管理基础,但我们在变更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意识相对薄弱,今年要把以往收集到的业务变更情况作为样本加入审核模型中,重点审视各工序在业务变更发生时风险识别及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另外,我们还围绕质量体系的检查审核方面,开展自查自纠。今年,我们强化内审,在以前产品体系审核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的审核,做标准化的check list(核对表)清单,让一些不太懂体系的人也能拿着这个表去检查,让更多人都参与进体系工作中来。”徐华补充说。

质量体系还得体现在基层。炼铁工序坚持铁前一体化管理,以高炉稳定顺行为核心,从强化生产组织、深化精益管理、细化技术管控、优化工艺环节等方面入手,不断优化高炉操作和工艺参数,各项工作高效稳定推进,铁水质量不断提升。调查中,京唐炼铁部部长王凯深有感触地说:“围绕质量工作,公司一直在强调体系思维,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不断宣贯、不断深入。没有质量的产量毫无意义,铁水没有质量,后道工序成本就会上升,对整个流程都会造成影响。所以,就得让大家形成质量体系思维的意识和共识。公司推行铁前一体化管理已经四个年头了,我觉得现在整个铁前系统越来越有这种保高炉的共识了。比如,负责原料的专业人员,他们每天都在各个料场,去现场看实物质量有没有问题,看跟冶炼的计划有没有差距。发现问题直接跟供料、制造部门人员进行沟通,现场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大。这就是公司铁前一体化管理的优势,也可以说是前沿管理、全盘管理。”“我们还是要依托铁前一体化平台,进一步探索研究高炉综合炉料质量管理,配矿、配煤快速联动调整,先算后干,为高炉顺行和长寿奠定基础。依托综合炉料性能研究,持续优化高炉原料结构,在探索单座高炉球团矿比例大于65%的过程中,实现入炉料质量的综合提升。” 炼铁部生产技术室主任助理纪鹏飞说。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在调查中了解到,首钢京唐还不断突出市场竞争的作用,完善以竞争为导向的质量对标机制,着重关注竞争性指标。要求每个产品、每个环节对应寻找行业竞争中的不同标杆,找差距、寻短板,进一步明确改进方向。“2022年,我们确立的98项对标指标,1月份有50项指标达标,达标率为51%。有15项指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在2月21日部长例会上,制造部汇报着首钢京唐产品对标情况。

既要锻长板,更要强弱项。按照《2022年对标、工艺稳定指标实施方案》的要求,首钢京唐各单位针对18项短板指标制定了专项攻关方案,明确了攻关负责人、攻关目标,制定了具体攻关措施和时间节点。CPK是现代企业用于表示制程能力的指标。制程能力强才可能生产出质量好、可靠性高的产品。结合与先进企业对标,首钢京唐以CPK指标是否达到0.67以上为界限,在内部实施了挂牌督办制度,未达到数值的挂黄色警示牌……

在体系运行中,随着时间推移、工作推进,首钢京唐的质量管理体系指标在不断完善。随着目标导向的调整,首钢京唐各工序的关注重点从“发现了多少问题”“问题属于哪一类别”逐渐转移到“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上。

专注——细节决定着质量

管理推动提质量,事事力求高质量。质量存在于研发、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关注细节就是关注质量。随着改进成效在各工序提升过程中支撑作用的逐步显现,首钢京唐各部门对质量体系的态度悄然发生着转变。

标准化的流程、标准化的条件、标准化的操作是基层质量工作的关键。调查中了解到,首钢京唐在每一项产品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都会对现有产品的工艺标准进行合理性评价,通过优化确定重点产品质量最佳、成本最低的工艺流程,并形成标准工艺流程方案。还要求各工序的原料、设备、仪器仪表及生产组织都要达到和满足工艺操作标准化的要求,上道工序要满足下道工序的质量要求,找出影响工艺标准化的问题进行彻底解决。同时,强化标准化操作,提高规程执行的精度,提高工艺参数执行的可追溯性。

炼钢部三楼会议室里,投影屏幕上显示着“美国BALL公司正式单DI材生产准备方案”。“这方案,够严的!”精炼作业区作业长陈爱军看了方案说。“DI材是镀锡板产品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一种,若板材中的夹杂物有微量超标,在超深冲压加工中就会出现沙眼、开裂等现象,导致产品报废。因此,对炼钢工序中夹杂物的控制要求极其严格。这是DI材第一次上千吨的大合同,必须要严格对待,不能有丝毫懈怠。”生产技术室王少军强调。这是炼钢部组织的专题生产准备会的一个场景,涉及冶炼的各个工序负责人都到达了会议现场,共同商讨冶炼工序质量优化。 经过大家的讨论,冶炼方案最终确定。“生产组织,采用常规模式组织冶炼。转炉工序,采用全程底吹氩。连铸工序,请及时做好板坯清理……”

京唐炼钢部副部长赵长亮说:“围绕质量管控,今年我们通过内部质量会、品种会等形式,持续延伸质量管理的触角,从作业长、技术人员拓展到四班作业长,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将作业部上个月的质量控制、过程指标、质量抱怨、质量异议等情况一一进行呈现,让职工们也更加了解到问题所在,持续提高职工们的质量意识。”炼钢部质量工程师李欢举例说:“O5板是高级别汽车用钢,是生产难度最大的产品。在夹杂物控制方面,我们从转炉、精炼、连铸开始,狠抓低氧控制、RH处理、密封保护浇铸等环节,进一步提高钢水的纯净度,全氧指标下降到15ppm。通过优化中间包流程和结晶器流程,开发高挡墙、改变浸入式水口等措施,减少了钙铝酸盐的产生。通过调整火焰清理烧嘴压力,校准过程参数监控等措施,板坯亮面率提升到了92%以上。”

冷轧部产线涉及的高端产品最多。2021年,通过持续优化品种结构,深入做精产品、做优质量、做强品牌,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冷轧汽车板产量达219万吨,创历史纪录。破纪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调查中,京唐冷轧部部长助理张良坦诚地说:“对标先进企业,冷轧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制造能力有差距,部分重点产品缺陷久攻不下,如硌痕、辊印、划伤等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要狠抓质量管控,转PDCA闭环为CAPD品质循环。建立部级、主任级和产品工程师三级管理机制,落实各级人员质量职责。做到质量职责具体化、管理流程标准化、改进措施本质化、评价输出信息化。规范和强化质量管理的输出,以质量管理倒逼生产组织和设备功能精度的提升。”“我们针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生产模式,并将模式固化到标准化操作体系当中,让操作人员有章可循。”镀锌作业区生产主管齐达说。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需求日益提高,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品牌形象和产品的市场销售。在这种状况下,首钢京唐中厚板事业部不断丰富产品结构,提升品种多样化、高端化,累计中标首钢大跳台、雄安高铁站、西气东输,以及“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重大工程招投标项目90余万吨。他们凭的就是对产品质量的精细苛求。“我们树立了生产一块合格一块的工作理念,持续提升产线质量控制水平。”中厚板事业部副部长王根矶说。“产品质量是开拓市场的‘敲门砖’。”调查中,中厚板事业部现场质量工程师聂斌华深有感触地说,“就拿某一项订单来说,用户要求产品漆膜厚度达到25微米,也就是相当于把五分之一A4纸厚度的漆膜稳定附着于钢板表面,这对钢板的清洁度、粗糙度要求极高。生产过程中,我们全程跟踪,对钢板表面质量进行逐块确认,确保喷漆后质量符合用户标准。产品生产出来后,为避免磁化,把天车磁铁用帆布包住,每块板子垫上木块。合同首单生产运到现场,用户看到优质的钢板很满意。用户满意,我们才安心。”多次的合作,凭着良好的产品质量,京唐被该用户授予了“优秀合作伙伴”。

在京唐镀锡板事业部调查时,副部长莫志英的一席话使人印象深刻:“产品质量必须放在第一位。我们要识别用户需求的差异化,更要关注用户需求转变的差异化,对于用户的反馈及时认真对待,形成闭环,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实。”“镀锡板作为首钢集团三大战略产品之一,具有更加明显的精细化要求,产品用途的广泛性,决定了每一片镀锡板都要保证精细度、颗粒度更加细致,从产品结构上,‘减薄化、高强化’产品虽然在不断优化,但在新形势下,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也亟待关注。今年,镀锡产品的增长点重点放在DI、DR‘两D’系列。特别是DI材,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保证这项产品的质量我们要突破:钢水的纯净度,夹杂指标、拉拔深冲,变形指标、制罐后轴向承压压力三大关。”

在京唐,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要求不断融入各项实际工作中,提升产品质量真正得到了职工的认可,有效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用品质与服务树立品牌

质量是树立品牌的前提,以品质成就用户、成就自我,是京唐一直遵循的原则。对京唐来说,精细苛求、追求卓越,不仅仅是一种主张、一种准则,更是来自内心的一股强大力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志向与责任。

产品价值最终切切实实地体现到用户方。调查了解到,在销售模式上,首钢京唐结合板块营销管理模式变化,加强与营销中心、技术研究院协同合作,实现用户服务无缝衔接、快速响应。完善从用户到用户的服务机制,建立质量工程师“产品开发+用户技术服务”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用户服务责任,确保及时精准服务。落实用户走访机制,先期介入(EVI)用户需求,抢占市场先机。在追求品质生产的同时,京唐把这种“精细苛求、追求极致”的要求从品种、质量延伸到服务环节,进一步确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调查中,销售管理部部长李越说:“首钢京唐产品由首钢股份营销中心统一销售,依托总部及各地区公司强大的营销网络和销售渠道。销售管理部作为京唐服务窗口单位,搭建钢企与客户沟通衔接的桥梁,对内做客户代言人,搜集客户信息和各类诉求并及时反馈到公司内部生产、制造、财务、物流等部门,协调内部资源解决销售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诉求;对外代表钢企实现与客户之间的紧密衔接。客户有需求找到销售管理部,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事事有落实、有反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了贴身服务好用户,首钢京唐协同首钢股份营销中心的客户代表,按照服务区域及职责权限进行分级管理,将技术服务人员与客户代表按照区域及用户进行划片,绑定“服务共同体”,规定不同工作任务与权限,加快了对用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对厂商而言,钢铁厂生产出高品质、高性能的产品是前提,而最终能更好地用于用户才是根本。因此,客户代表和技术服务人员的职责已经超越了“营销”的范畴。他们拥有“双重”身份,在用户那里,他们代表的是首钢,是问题解决专家,只要是用户需要的,他们都尽一切努力去满足。而在公司内部,他们为用户代言,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让用户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销售管理部产品物流室质量主管周建讲述了首钢京唐服务“长城”的事:“最初‘长城’新基地没有落料车间,针对这种情况,首钢京唐就改变由传统卷料供货调整为片料供货。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让‘长城’体会到一站式服务,首钢京唐、首钢股份营销中心与加工中心产销研团队与‘长城’人员一起对接原材料尺寸、物料剪切精度、包装、托盘数量,在钢卷中间配送环节,特别是海运订单,针对锌铝镁钢卷采用了特殊包装方式,并把所有‘长城’的钢卷打上了‘长城’标识,醒目地张贴在钢卷外包装上,便于对钢卷发运途中各环节的质量管控。‘长城’的人员被京唐的贴心服务所感动。”

围绕汽车板,首钢京唐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服务为根本”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从服从市场、服务于客户的营销角度出发,建立了订单兑现日跟踪机制,对订单项目生产情况逐条按日跟踪,并实时在生产、销售人员微信群中发布、共享,对临近交货期的订单进行提醒,对未完成或预计不能按期兑现的项目进行预警,并落实责任单位。

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是钢结构行业龙头企业,主要承建国内外重点工程及地标性建筑,与首钢共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初,天津西青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采取了封闭和交通管制等措施。处在疫区的中建钢构天津有限公司紧急联系京唐——用料告急。销售管理部接到电话,毫不犹豫,产品物流室主任李晓辉及时组织专业员韩飞、邱振生、郭健等人从运输部门临时调动14名司机,分组采取高速口交接货物分段运送的方法,10余天累计运送钢板7000余吨,保证了客户的紧急用料,受到客户的极力赞扬。

“像这样解决用户燃眉之急的例子还有很多,为用户解难题,无形中拉进与用户的距离,客户把我们当成朋友,会把他们对产品的要求和意见与我们交流。这样,我们就能第一时间掌握市场动向,开发出客户需要的产品。”谈起客户服务,热轧产品销售室副主任吕美懿娓娓道来,“我们每次到客户厂家跟踪服务的时候,都会跟车间的工人进行密切沟通,因为一线人员会告诉产品使用最直观的感受,使我们掌握最准确的信息,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让客户更加满意。”

调查了解到,根据客户需求,销售管理部还配合建立了客户备货仓库等服务,针对重点客户,定期安排专人到客户的备货库进行走访、核查,并提出相关确保钢材仓储、运输质量等建议。他们在走访“上海五矿”库备货的“大众”卷时,发现存在不恰当的存储方式,之后及时将问题反馈给营销中心和“大众”客户,避免了仓储风险,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提供周到服务是创造品牌价值的重要支撑。京唐大力推行服务快速响应,在一次次“解难济困”的具体行动中,彰显了首钢京唐卓越的用户服务品质。

“我们还建立了智慧营销信息化服务平台,从用户的难点和需求出发,建立与用户的网上通道系统,让用户实现网上合同进度及质保书查询、物流跟踪、投诉受理、新产品推介、标准查询、远程订货等功能。基于中后端数据支撑,智慧平台实现了用户订货、钢厂生产、销售配货、加工中心加工、仓库发货、最终用户签收的全流程的信息跟踪和数据服务。”冷轧产品销售室副主任高文芳说。

品牌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实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调查时记者感到,京唐营销团队对京唐产品品牌充满信心。他们表示,要立足新起点,以阳光的心态、开放的理念、高效的作风,进一步拓市场、谋发展、树品牌、增效益,在市场大潮中急流勇进,不断推动市场营销上水平。

用心铸就品质,建设美好京唐。质量是企业和产品竞争实力的综合体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首钢京唐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机制,这种机制将成为企业持续改进、持续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使企业持续健康运转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2022年,首钢京唐确定的“质量提升年”,就是践行“精细苛求,追求极致”的体现,将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做集团最有价值的企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