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成果
首钢京唐公司是首钢集团钢铁产业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全部通过吹沙造地而成,10多位国内外院士多方论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设。
在公司的成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京唐视察,提出“以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殷切期望,以及“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目标定位,为公司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作为钢铁全流程制造企业,首钢京唐公司深刻认识到,一流是核心目标,创新是第一动力,服务是重要支撑。公司牢牢把握低成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发展方向,践行一流文化,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一、坚定一流目标,清晰品牌定位,不断增强战略引领
对于企业,文化是生存哲学,是集体记忆,是引领力量。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为公司植入了一流的发展基因。从建设时期“不辱使命、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到投产后“理念先行、崇尚科学、精细苛求、追求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从发展过程中“敢为先、严为本、实为魂的文化理念”,到进入新时代“自信自觉、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企业品格,首钢京唐公司着眼长远、深入谋划,着力构建“顶层统领、各具特色、协同推进”的企业文化运行架构,着力打造一流文化体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运行、特色化发展。
“理念先行”就是树立与现代化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相适应、与现代化企业管理相适应、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先进理念。“崇尚科学”就是用科学的思想观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用科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精细苛求”就是把工作做细、把细节做透,做到精细、精准、严格。“追求卓越”就是追求优秀中的最优,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公司以“高、严、敢、追”四个字为路径,标定一流的高度、一流的态度、一流的力度、一流的速度,凝练价值理念,丰富精神谱系,凝聚职工力量,应对外部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一流目标引领下,公司牢固树立“品牌战略是企业最高竞争战略”的意识,把“打造首屈一指的钢”作为品牌理念,制定推进卓著品牌创建的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机制、实施路径和任务清单,以“质量、服务、创新、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品牌核心要素为导向,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支撑。
二、培育创新文化,打造高端产品,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创新是流淌在首钢人血液里的基因。首钢京唐公司始终坚定创新自信,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在高效制造、高品质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上持续发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微笑曲线”的高端攀升。
(一)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锻造“一流”制造长板
坚持把“崇尚科学、敢于创新”摆在首要位置,践行“曲线文化、尺子文化”,横向对标、纵向找差,推进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增量。汽车板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供应宝马、奔驰、特斯拉、比亚迪等国内外高端车企。镀锡板最薄突破0.07毫米,为华为、中兴等企业批量供货,“蝉翼钢”制成党的二十大明信片、北科大录取通知书、龙年邮票等文创产品。中厚板坚持走以9Ni钢为引领的高端发展路线,产品应用于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北盘江大桥、迪拜最大陆上气田等国内外重大工程,挺起中国荣耀的钢铁脊梁。近年来,公司陆续获得“宝马质量卓越奖”、中集“优秀供应商”、比亚迪“最佳合作伙伴奖”、海尔“卓越合作伙伴”等荣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持续提升。深化数字化转型,构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行业技术标准,打造31个智能化应用场景,智慧炼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包热修无人化智能平台荣获11项国家专利,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开创钢铁厂物流管理新模式,公司被评为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二)在协同创新上下功夫,打造“一流”产业生态
依托首钢“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京唐“开放式、多层次、高效率”的技术创新体系。与北科大、东北大学等高校和宝马、奔驰等用户合作,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一流用户相互协同的联合研发平台,稳步推进产业链新材料应用、绿色低碳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承担和参与国家级课题19项;国内首家开发应用大高炉大比例球团矿技术,开创5000立级高炉低碳冶炼先河;建设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产线,25分钟便将钢水直接轧制成钢卷;构建国际先进水平的“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获得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与浙江豪环、日上集团等龙头用户和优秀供应商成立5个联合研发中心,研制高端精冲钢等产品,打破国外封锁,实现行业引领。
(三)在全员创新上下功夫,夯实“一流”文化基础
充分发挥职工主体作用,打造群众性创新文化,点燃职工创新激情。搭建创新中心、创新工作室和创新小组三级管理体系,打造“六有标准”和“六个特色活动”工作模式,开展星级评价,强化课题攻关,提升价值创造。截至目前,京唐60个创新工作室解决现场难题5956个,创造经济效益超8亿元。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1个,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示范性创新工作室3个,北京市(示范性)创新工作室5个。以“思想先行、贵在行动”为理念,以“一个聚焦、两个结合、三个有利于”为工作方针,历经十余年,打造QTI(Quickly Total Improvement)精益管理模式,集成6S、TPM、六西格玛等管理工具,通过现场标准化管理、精益教育培训、积分快速激励等手段,鼓励职工从现场来、到现场去,敢发现、快行动、勤改善。截至目前,职工改善参与度达到95%以上,共输出改善成果20余万项,QTI全员创新品牌效应逐渐显现,荣获国家管理创新二等奖。
三、践行服务理念,增强用户黏性,不断增强品牌价值
服务是品牌塑造的基石。首钢京唐公司坚持“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服务理念和“用户的标准就是我们的标准”的质量理念,塑造“高标准、严要求、敢追逐”的服务形象,努力建设以“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共创价值”为特征的“首钢-客户”生态圈。
(一)高标准个性化打造,满足用户需要
强化“产、销、研、用”一体化的EVI(Early Vendor Involvement)实践模式,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通过潜在需求分析、风险预警、前景预测等全面了解用户感知,及时关注用户的痛点难点关键点,配备全流程、系统化解决方案。与宝马、北汽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汽车板前沿技术研发,解决行业难题,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立配送加工中心,为快速服务用户打好基础。建立用户“专属档案”,将用户的企业概况、生产装备和工艺特点、商务需求、技术质量和包装物流的具体要求等全部纳入其中,为做好全方位服务提供支撑。
(二)严要求定制化服务,超越用户期待
坚持诚信、贴心原则,构建三级服务机制,划分人员主体和问题类别,与用户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了解用户产品使用、工艺变更、现场库存等信息,持续推动生产现场与用户使用现场高频互动,实现技术与管理问题“双闭环”。超强台风“利奇马”曾导致海上运输一度中断,山东市场一用户原料库存告急。首钢京唐公司不计成本,第一时间将原本海运的订单改为了汽运,提前两天将产品保质保量地交到了用户手上,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由此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三)敢追逐前瞻性领域,引领用户需求
积极发挥技术领先优势,努力挖掘用户未知,引领用户需求。立足“双碳”背景,把握用户对产品质量和低碳排放的需求,致力于低碳产品研发,组织30余次转炉大废钢比试验,探索出了一条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具有首钢京唐特色的降碳工艺路线,产品覆盖汽车板、镀锡板、家电板、酸洗板、热轧板等系列产品。开发镀锡罩退部分替代连退、DR材奶粉罐等产品,有效降低用户同功能产品的采购成本,获得用户认可和支持。
铸就文化之魂,走好品牌之路。未来,首钢京唐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深耕一流文化建设,引领品牌更好发展,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